乔冠华嗜酒如命,有“酒仙”之称。早在任《时事晚报》主笔期间,他就常常于夜深人静之时,右手拿笔,左手持杯,边写边饮,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国际述评便汩汩溢出。
1942年,乔冠华与中国新闻界的杰出女性龚澎成婚。龚澎讨厌酒味,故乔冠华不敢造次,酒量烟量锐减。
留德同学温朋久与乔冠华在解放了的北京再度重逢,他几乎难以相信,乔冠华竟然把如此有棱有角的女强人塑造成自己的酒朋烟友。当乔冠华、龚澎夫妇等人成为外交部街33号(新中国外交部最初所在地)的新主人时,龚澎那被烟熏得发黄的纤纤素指在温朋久看来几乎“惨不忍睹”。夫妇俩多数是对饮、对吸,无怪乎到过乔家的外交官员都说他家的茅台酒瓶从不加盖,只扣上碗,为取用方便。
“红衣主教”章文晋
1971年7月8日,基辛格秘密访华的飞机先期抵达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。而就在这一天凌晨,由章文晋为首的一行4人登上飞机,前往伊斯兰堡迎接基辛格。
基辛格在其回忆录《白宫岁月》中曾对章文晋有过这样的描述:
“我第一个看到的是章文晋,他是中国外交部西欧美澳司司长,周恩来派章来护送我到北京,表示他对这次访问的重视。”基辛格对章文晋的外貌作了一个幽默的比喻:“章文晋看起来像艾尔·格雷科油画中的西班牙红衣主教”。
章文晋读到这段关于自己的记录,竟然找来了西班牙著名画家艾尔·格雷科的画册,对着那幅富有宗教色彩的西班牙红衣主教的肖像端详良久,又对着镜子进行了一番相面,最后说了一句:“基辛格还算有点眼光。”
回避有术的陈建
作为新闻发言人,在涉及一些应当保密的问题时,陈建的回避方式令人叫绝。
在1994年9月29日的记者招待会上,有记者问:“邓小平先生会不会出席‘十一国庆’?”
“邓小平同志是否出席‘十一国庆’,以及参加哪些国庆活动———我跟你们一样,会在10月1日的报上看到。”
1995年8月22日是邓小平91岁华诞,适逢外交部例行的记者招待会。
“今天是邓小平先生91岁诞辰,关于他的健康状况的说法是不是还是那样没有变化?”事物总有变化,自然不能回答没有变化,但若说有变化,变好还是变坏?
“变化当然是有的啦!”陈健拖长了声音,不慌不忙地抖开了“包袱”———“他又年长了1岁!”
巧谈敏感问题的沈国放
在新闻发布会上,发言人看上去侃侃而谈,似乎无所顾忌,具有较大的自由性,其实,每一句都是对中国外交政策的阐述。
台湾问题,一向是中国的敏感问题。嗅觉敏锐的记者们却偏偏“哪壶不开提哪壶”。“你们一直强调海峡两岸都是中国人,那么,你们是否把李登辉看作中国人?”
这个问题回答不好就会落进圈套。沈国放却从容不迫:“真正的中国人都拥护祖国统一,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。”既回答了记者的提问,又轻松地避开了陷阱,同时表明了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,可谓一石三鸟。